銀魚,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席上珍品,其中尤以太湖銀魚最負盛名,馳譽中外。銀魚主要生活在近海沿岸及河口一帶溯河洄游進入蔽水性湖泊和水庫,屬于洄游性小型名貴魚類,亦可成為封閉型大面積內陸水域的定居性魚種。銀魚主要攝食水生浮游生物(輪蟲、無節幼體、枝角類、撓足類及少量硅藻,綠藻類等),亦可攝食小魚、小蝦,是無須人工喂養的純天然水生動物。銀魚對生存環境的水體質量要求甚高,在水域銷有污染或受到水體生物和動物群體密度的餌料可得性制約(水體污染也會導致水體生物和動物的滅絕)時就無法生存。銀魚可以作為良好水體生態環境的象征,又是天然的無公害食品。
銀魚同時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據醫藥經典記載:經常食用銀魚有“補虛滋陰,健胃潤肺,止咳清津,利尿消腫”之功效,且銀魚的生物美白素、硫胺素、尼克酸、VB1和VB2含量均甚高,有嫩容、美容之功效。東鄰日本視銀魚為“長壽食品”;钽y魚通體透明,體內無刺無骨又無腸,無腥味,肉質細膩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占鮮重的12%-15%以上。
宋代詩人“春后銀魚霜下鱸”的名句,使銀魚與鱸魚一起成了河鮮中的上等珍品。清康熙年間,東梅鱭魚、太湖白蝦合稱“太湖三寶”,被列為貢品,素有“水中人參”、“軟黃金”之稱。

香芋頭銀魚卷
|

剁椒銀魚
|

駱嗎魚香
|

碧綠銀魚 |

醋溜銀魚 |

蘆薈銀魚羹 |
|